寻找消失的王府(六)
17、裕亲王府
周围都是这样高的院墙
裕亲王府位于东城区台基厂二条中间路北, 为清世祖顺治的第二子福全的府邸,是世袭递降亲王府。爱新觉罗•福全,康熙六年(1667)受封裕亲王,参与议政,并于当年建府。
清末,因其府在新开辟的使馆界内,被拆除改建为奥匈使馆。王府遗迹已无存。该府后一代袭爵者魁璋迁于西城区宝禅寺,也就是逮公府,现为福绥境派出所使用。
从附近居民楼窗户纱窗 可看到院子里的建筑屋顶
:理郡王府
理郡王鸿皙是康熙太子胤礽的第二子,康熙帝的皇长孙,该府位于北新桥王大人胡同,鸿皙在去平西府之前就住在这里。当年的理郡王府所在地现今部分为旅居华侨饭店、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办公楼、新闻社、其余部分为民居。
19:诚亲王府
康熙第三子胤祉封诚亲王,旧府在官园北京市少年活动中心一带,后改为质亲王府、慎郡王府,胤祉被革爵后,他的第七子弘暻初封镇国公,雍正八年晋贝子,便在蒋养房建新府贝子弘暻府,今新街口东街,积水潭医院处。
20:恒亲王府
原为康熙第五子恒亲王允祺的王府,位于朝阳门内北小街福夹道1号烧酒胡同,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原为康熙第五子恒亲王允祺的王府。嘉庆时,允祺后人爵位递降至镇国公,无权再住王府,改迁他处,恒亲王府则改为淳亲王府。
21:淳亲王府
淳亲王府位于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五号院,是康熙帝的第七子胤佑的府宅,胤佑于雍正元年(1723)晋封淳亲王。受封郡王后建城的此宅。咸丰十年(60),王府成为英国使馆。现为某机关办公区,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22:廉亲王府
胤禩(yìn sì)是康熙第八子,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贝勒。雍正帝继位后晋封廉亲王。但因其屡次暗中与雍正作对,终被革去黄带子,削去王爵,圈禁高墙。雍正四年九月初十,胤禩于监禁中病故,享年46岁。
府址位于台基厂头条,但是这里现在是重要单位,只能从院墙外想象曾经的王府模样。
23:宁郡王府
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71号,是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宁郡王名弘皎,是康熙皇帝十三子怡亲王胤详的第四子。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允祥卒,雍正皇帝念其有功,除令胤详第七子弘晓袭怡亲王外,又封弘皎为宁郡王,建府于此。后来王府前部为某艺术剧院占用,后部用作一家工厂的厂房。
据那里的住户说,王府原来很大,那一片都是,后来一部分劈成了居民区,为了方便出行,修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,把王府劈成了两半。现在里面在进行施工,原来的建筑只剩下个没门没窗的空架子。
24:恂郡王府
在西直门内大街后半壁街。恂郡王即康熙十四子雍正同母弟爱新觉罗·胤禵,乾隆二年(1737)被封为恂郡王,二十三年薨。后到道光时,此府又为宣宗第九女寿庄公主府,光绪十四年(88)此府又为成亲王后裔贝子毓橚之府,叫做橚贝子府。现在府的西南角尚保存一段府墙及几个松柏树,其余建筑均以无存。
25:泰郡王府
府址在北大安胡同,泰郡王弘春是胤禵的子,康熙皇帝的孙子。失势后泰郡王府成了贝勒弘明的府邪,后为弘明长子永忠的后裔居住。现在这里是北京市消防指挥中心。
26:愉郡王府
位于西城区柳荫街路西,始王允褕(右为禺)为康熙第十五子,雍正四年(1726年)受封贝勒,雍正八年(1730年)晋愉郡王。第二年死后由第三子弘庆继袭,赐给嗣钟郡王奕詥为府邸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,承袭贝勒爵,迁居于愉王府,称涛贝勒府。(未完待续)